黑龙江三江沼泽湿地生态系统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
授予年度 成果名称 成果介绍 操作
2018 救助的东方白鹳成功放飞野外 2018年4月,作为东北湿地网络台站之一的兴凯湖湿地研究站接到当地村民发现的一只东方白鹳,其腿部受伤,觅食困难,随后兴凯湖站相关工作人员将其腿部进行治疗,每天喂食湖中打捞的新鲜小鱼。待其有一定生存能力后,放置在大型鸟类救护笼内,喂养半年后,其身体恢复健康、觅食能力正常后,将其放飞野外,随其他东方白鹳一起生活。
2017 黑龙江省同江市维管植物多样性观测 为了推动环保事业的发展,本项目选取位于三江平原腹地、黑龙江与松花江汇合处的同江市作为生物多样性调查区域。鉴于同江市内洪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生态保护良好,植被类型丰富,本项目选择该保护区及附近区域内有代表性的天然植物群落建立维管植物观测样地,观测主要群落特征指标,分析群落多样性及其变化趋势和影响因素,为湿地植物多样性的有效保护提供支撑,对该保护区的植物资源本底及植物多样性的保护具有重要意义。
2017 建立湿地生态系统增温与水位控制长期固定观测研究样地 湿地水位条件动态变化是影响湿地植被群落结构组成稳定性及其演替方向的重要影响因素,一直是湿地植被稳定性作用机制研究的重要热点问题;全球变暖背景下,温度升高会对湿地生态系统地上、地下生物地球化学循环过程产生很大影响,对全球气候系统产生反馈与调节作用。目前,水位条件、温度升高及二者交互作用对于湿地生态过程影响研究仍不明确。三江站通过科研样地建设平台,在常年积水沼泽湿地中布设了增温、湿地水位控制及增温-水位协同控制长期观测固定研究样地,其中增温处理采用OTC被动增温装置,沼泽湿地水位控制采用自行开发研究的水位自动控制系统,目前该套设备可控的水位范围在-15cm至30cm间,通过增温、湿地水位控制及二者交互作用下来观测研究植物群落结构、底栖动物与微生物多样性、植物生产力、优势物种物候、养分周转等;同时该套设施配备了一定的配套设施,如蓄水池、补排水水管网、栈道、水位自动控制装置、土壤温度、水分自动观测系统等,以保证该系统在实验观测期间的稳定性。该套观测系统在全球湿地水-温协同作用研究中尚属首例,首次实现采用了野外原位湿地水位自行控制系统,在CERN国家级野外台站样地建设中具有重要示范作用。
2016 中科院兴凯湖站鸟类救护中心建成 2016年10月中科院兴凯湖站鸟类救护中心正式建成,救护中心的铁笼呈椭圆形,高6米,占地面积120平方米,建成后共救助东方白鹳2只,雕枭1只,丹顶鹤1只。
2016 中科院兴凯湖站科普基地挂牌 2016年6月19日中科院东北地理所黄铁青副所长、宋长春站长、科研处李爽、兴凯湖研究站张光副站长、路永正副站长、中科院行政管理局胡伟副局长、鸡西市兴凯湖管理委员会王绍林书记、长春市科协孙成军主席、北京市中关村中学苏纾校长等参加了科普基地挂牌仪式,共挂牌三块,分别是:中国科学院行政管理局的科学实践教育基地和北京市中关村学校北京市中关村中学的科学教育实践基地以及长春市科学技术协会的长春市青少年科普教育基地等三块牌。
当前1/1页,共5条记录 < 上一页 1 下一页 >
版权所有:国家生态系统观测研究网络 京ICP备05002838号-58
Email: sjm@cern.ac.cn TEL:0431-85542337 技术支持:国家生态科学数据中心 • 中国科学院计算机网络信息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