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三江沼泽湿地生态系统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
自然信息
作者: 三江站 更新时间: 2015-10-15

一 地质地貌特点 

    三江平原沼泽湿地生态试验站,位于我国东北三平原湿地农业生态区的中部,属中、新生代大面积沉陷区,在大地构造上为新生代内陆断陷,为第三纪初断 陷形成的平原。由于断陷幅度不同,致使平原中部残留了断续分布的地垒式低岗残丘,形成穆棱河与七虎林河的分水岭。三江平原受地质构造控制,自断陷以来,始 终处于大面积下沉为主的升降运动中,第四纪以来的新构造运动继承了原来的构造特点,断陷区继续沉降,致使本区堆积了深厚的中生代与新生代地层。长期下沉不 仅奠定了平原区的地貌格局,也为大面积沼泽湿地形成奠定了地质基础。河漫滩、阶地、山前倾斜平原组成了本区的地貌类型。在河漫滩与阶地上微地形复杂,发育 了各种洼地,致使地表径流不畅,排泄困难,加上阶地广泛分布有粘性土层,严重阻碍地表水下渗,在洼地汇水形成大面积沼泽。该区地质构造与新构造运动导致平 原区地势低平,切割微弱,地貌类型简单,地表粘土、亚粘土广布,水文网稀疏,地表水排泄困难,为大面积沼泽湿地形成发育提供了有利的地质地貌基础条件。

二 气候条件 

    本区为温带湿润半湿润大陆性季风气候,具有冬季漫长寒冷干燥,夏季短促温暖 多雨,春季升温快,秋季降温急剧的特点。冬季漫长的冻结期与夏秋多雨且蒸发量少是有利于该区沼泽湿地大面积发育的两个重要气候因素。该区进入9 月份后,气温开始急剧下降,10 月上旬开始冻结。夏秋的大量降水未及排出就被冻结在地表或土壤层中,直到第二年4 月初才开始解冻,冻结期长达6 个多月,平均冻结深度150-210cm。冻层一般在6 月化通,而沼泽湿地区特别是泥炭沼泽区受草根层或泥炭层导热率低的影响,往往推后到7 月或8 月初才能完全化通。冻层的存在,就象隔水板一样,使融化的地表积水和雪水不能下渗,继续滞留地表形成长期的过湿环境,是湿地发育的有利条件。该区年降水量 为500-650mm,受季风影响,季节分配不均匀,年际变化较大。6月-9 月的降水量占全年降水量的60%以上,夏秋雨量共占本区年降水量的75-85%。这种夏秋集中的降水使土壤水分容易饱和,从而在低洼处积水。另外,该区的 空气湿度大,蒸发量较小,年陆面可能蒸发量550-650mm,各地的可能蒸发量也均小于降水量。该区湿润指数较小,东部地区小于1,西部地区在 1.0-1.1 之间。降水多,蒸发弱,为本区沼泽湿地发育提供了过量的水源。

三 植被状况 

    三江站的植物种类组成属于长白植物区系。多水过湿的环境为沼生和湿生植物生长繁衍提供了有利条件,制约植被形成的生态地理条件是地势低平,土质粘 重,水分较多,冬季寒冷而漫长,夏季温暖而短促。由此,构成该区植被的建群种植物、优势种植物和主要伴生种植物,都是能适应水多的沼生、湿生植物和少数中 生植物,主要以各种苔草、小叶章(Deyeuxia angustifolia)、丛桦(Betule fruticosa)、沼柳(Salix brachypoda)等为主。草甸植被分布在高河漫滩、阶地和山前倾斜平原上,主要有小叶章湿地和丛桦-杂类草草甸。小叶章湿地,以茂密的小叶章为优势 植物。盖度90-95%,伴生有毛水苏(Stachys baicalensis)、千屈菜(Lythrum salicaria)、芦苇(Phragmites communis)等。小叶章湿地中的小叶章-杂类草群丛以小叶章、广布野豌豆(Vicia cracca)为优势植物,伴生有草玉梅(Anemone dichotoma)、绒背老鹳草、小白花地榆(Sanguisorba parviflora)等,盖度80-90%,平原高度50-70cm。丛桦-杂类草草甸,灌木层中主要优势植物为丛桦,少量的沼柳混生其中,灌木层中主 要优势植物为丛桦,少量的沼柳混生其中,灌木层盖度为30-40%,平均高1-1.5m。草本层常见有广布野豌豆,小叶章,小白花地榆,多花败酱 (Patrinia intermedia)、马先蒿(Pedicularis resupinata)、山梗菜(Lobelia sessilifolia)等。草本层盖度80-90%,高度50-80cm。

四 土壤条件 

    本区土壤主要有9 大类型:暗棕壤、草甸土、白浆土、沼泽土、黑土、冲积土、 水稻土、泥炭土和砂土。平原地区则以沼泽土、草甸土和白浆土面积最多,耕地中草甸土占有最大比重,33.5%。土壤成土母质多为粘土或亚粘土,在土壤形成 过程中,受区域自然条件影响广泛发育了白浆土,草甸土和沼泽土。这些土壤质地粘重,渗透性差。如白浆土表层仅有15-20cm 的腐殖质层,其下为20-30cm 厚的白浆层,容重大,孔隙度小,坚实无结构,形成不透水层;草甸土表层的腐殖质虽较厚,结构也好,但下层富含粘粒,土层粘重不易渗水,所以每当雨季土壤容 易饱和,开垦的耕地发生涝害,未开垦的土地水分聚集有利于沼泽发育。
版权所有:国家生态系统观测研究网络 京ICP备05002838号-58
Email: sjm@cern.ac.cn TEL:0431-85542337 技术支持:国家生态科学数据中心 • 中国科学院计算机网络信息中心